医院动态
详细内容
News——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参加“组团式”援藏侧记
“常常向往雪域高原,那是心中美丽的圣殿。淡淡的白云飘在蓝天,轻轻的河流绕过群山……”西藏,一个让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自安徽省开展“组团式”医疗援藏工作以来,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班子高度重视,自2015年至2018年的三年间,先后选派了消化内科、产科、ICU、检验科、麻醉科、影像科、感染管理科、呼吸科等科室8名医护人员远赴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从首批援藏队员归来到今年第四批队员踏上征途,年复一年,一批又一批援藏医疗队员带着神圣使命和满腔热情,在雪域高原上倾情上演着仁心接力。
传教帮带,提升当地医疗水平
湛蓝的苍穹,白云萦绕的神域雪山,错落的草原上牦牛星星点点,五彩经幡随风飘扬……在平原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当踏上山南这片海拔3650米土地的那一刻,援藏队员们无不为眼前的美景惊叹。然而很快,他们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晕头痛,胸闷气喘,恶心失眠,嘴唇干裂,鼻黏膜出血……但一想到临行前,领导们殷切的嘱托、同事们声声的祝福和家人的叮咛,他们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克服身体的不适,咬着牙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在队友和当地同事们的帮助下尽快熟悉新环境,努力适应高原地区的生活。作为首批援藏队员的医务科副科长顾如兵在他的援藏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来到这里,代表的是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安徽省的形象,再苦再累也不能辜负各级领导的期望,更不能辜负山南地区人民医院的期待。只要这里的群众满意,一切都值了。
山南是西藏的“江南”,是藏民族的摇篮和藏文化的发祥地,然而基于特殊的地域条件、历史欠账较多等多种原因,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医疗资源缺乏问题。
面对医院消化科基础薄弱的现状,顾如兵把科室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到岗后立即着手从专科人员培训、设备操作、流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筹备,短短一个月就使消化诊疗更加规范,治愈率、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等明显提高。考虑到医疗安全,顾如兵克服困难,与当地医生一起参与12小时制的倒班,同时还值守二线应急班,负责科室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和危重病人的抢救。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山南医院消化科抢救成功率达95﹪,治愈好转率达98%,病人的转出率大大降低。安徽省委组织部、省卫计委领导来巡检援藏工作时,对顾如兵和他的队友们的努力给予了高度肯定。
初到山南市人民医院时,第三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影像科医生齐来雪了解到,医院放射科的大部分医生来自非影像专业,在影像基础知识方面相对较薄弱。他深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实现真正的援藏,必须要建设一支“永远带不走的医疗队”。齐来雪利用自己在影像科工作十余年的经验,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定期为科室医生授课、开展学术讲座、组织业务和技能培训等,使其在医、教、研各方面同步提高。同时,每天对影像报告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以防错发、漏发,遇到疑难病例及经典病例就进行现场讲解。
2015年,妇产科医生冯小凤跟随首批援藏团队来到山南。工作的第一步,首先进行了半个多月的调研。当时的妇产科面临医护人员严重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科室管理不到位,医疗设备不足,病种单一等等现状。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她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入科后,在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妇产科疾病诊治的流程,狠抓医疗病例书写质量与科室内部管理,认真指导并修改住院医生书写的病历,极大地提高了科室病历书写水平。通过开展全科业务学习及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及临床操作能力。援藏期间,医院妇产科首次开展了宫颈癌筛查项目-TCT和首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等多种手术,成立了妇科肿瘤及微创中心,改变了妇科微创手术需要转到拉萨或内地的局面。通过新技术的开展、设备的完善,妇产科的妇科病人数量明显增多,妇科手术量及手术级别有了质的飞跃。援藏的一年中,没有一例孕产妇死亡,死胎、死产发生率下降了百分之五十。通过一对一、手把手的教学,使科室由原来无法独立完成妇科手术,到可以熟练独立完成部分手术,手术时间也由原来的5、6个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左右。他们为山南市人民医院培养了一批业务技术骨干,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让医疗新技术真正扎根雪域高原。
2017年至2018年是山南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的关键之年。全院上下都在为这一梦想做着积极的准备。第三批援藏队伍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帮助医院创建三甲医院。医院感染管理是三甲医院评审的重要内容,涉及范围广、内容多。为此,市一院特选派院感染管理科的姚晓倩赴山南医院帮助筹备三甲评审院感方面的工作。姚晓倩积极主动与山南医院的同事们沟通、交流、讨论,分析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现状,列出重点部门与重点环节,分解梳理三甲标准,制定创三甲工作计划和时间表。为了顺利创三甲,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和能力,他们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进行布局流程改造。同时,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完善各项资料,做好痕迹管理。
影像科齐来雪凭借对影像科工作的了解和创建三甲医院的经验,协助科室完成了影像科核心制度、条款制订,科室布局规划,标识张贴、标线划定等工作。在与科室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创建了山南市人民医院影像中心。他说,“通过创三甲医院这个契机,做好医疗质量和安全,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体系和流程,是我的主要工作任务和目标”。他多次组织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各种技术操作的演练,为三甲医院评审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为了顺利完成山南医院创建三甲任务,援藏队员们和山南医院的医务人员一起,在雪域高原上过起了“5+2”,“白+黑”的日子。为了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他们一条条解读三甲规章细则的内涵,一遍遍钻研各项制度流程的合理性。姚晓倩说,“在那些加班加点的日日夜夜,虽然常常体力透支,但内心却是充实而喜悦的,也为身为一名援藏医务工作者感到自豪。”
2018年4月山南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医院评审,开创了医院新的历史和发展的新征程,这个辉煌的成就也凝聚着援藏医疗队员的大量心血和汗水。
心系高原,化思念为动力
高原反应给身体带来的痛苦可以慢慢忍受,艰巨任务也可以通过辛苦工作一点点完成,最难熬的是心底对家乡、对家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牵挂。
在顾如兵援藏期间,老父亲检查出早期胃癌,本身作为一名消化科医生的他,此时此刻恨不能立刻回到父亲身边,对老人进行治疗和抚慰,一家老小也都热切盼望着他早日归来。但面对山南医院刚有起色的工作和众多藏族患者们期盼的眼神,他强忍下思念和担忧,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不回去,将陪护的重任交给了家人。欣慰的是父亲最终顺利完成了手术,身体也在慢慢康复中,但顾如兵的心中却留下了永久的遗憾。在他的心中,藏族同胞的生命健康和家人的一样重要!他带教的学生们感动地说:“因为您的指导,我们全院在内镜操作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您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由衷地感谢您,您辛苦了!您永远是我们的好榜样!”
姚晓倩的女儿9岁,刚上小学二年级,平时学习和生活上对妈妈很是依赖。入藏后,母女俩只能通过手机视频沟通。因为高原上网络信号经常不稳定,导致每次交流都有困难,视频中,女儿总是用稚嫩的声音说:“妈妈,你要照顾好自己......”听到女儿这么说,她的内心总是充满了对家庭和女儿的愧疚,偷偷擦干眼泪,反复告诫自己此行的目的,牢记信念,还有习近平总书记的那句话:“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既然来到这片圣洁的土地,就应该好好为西藏人民的卫生事业奉献一点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
2017年10月,齐来雪的父亲经查得了烟雾综合征,远在千里之外的他因为不能在身边照顾,心里充满了对父亲的歉疚。2018年父亲突然感觉后背疼痛,在做了胸部CT后,发现右肺长了一个东西,情况不大乐观,需要进行手术。由于当时山南市人民医院磁共振刚投入使用不久,科室也离不开他。一边是重病在床的父亲,一边是焦急等待病情诊断的患者,万般纠结之下,父亲说:“援藏工作重要,你就在那安安心心地工作,别担心我,家里你就放心吧。”听了父亲的话,这个年近四十的男人在电话一头止不住地流下泪来。最后在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帮助下齐来雪的父亲顺利做完了手术。他说,对于每一名援藏干部来说,家人是他们最牵挂的,真的是一人援藏,全家援藏,家人远比我们付出的更多。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通过“组团式”援藏这条充满真情和大爱的纽带,市一院援藏医务工作者将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山南市人民医院和山南的藏族同胞,获得了“优秀援藏医疗工作者”荣誉称号,谱写了一曲曲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动人乐章。
![]() |
![]() |
![]() |
![]() |
支付宝生活号 | 微信服务号 | 微信订阅号 | 在线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