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患者健康教育工作,通过系统、科学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保健和康复能力,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适用于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以及在本院接受诊疗的门诊、住院患者及家属。
科学性原则:健康教育内容必须基于医学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针对性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类型、病情阶段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
实用性原则:健康教育内容应通俗易懂、易于操作,能够切实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
连续性原则: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患者的诊疗全过程,包括入院、住院期间和出院后。
自愿性原则:尊重患者的意愿,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活动。
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生活方式知识,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围手术期宣教(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康复锻炼)、营养与心理支持。各种检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出院后的用药指导、康复指导、自我监测方法、紧急情况处理等知识。
举办健康讲座:定期组织医护人员为患者及家属举办健康讲座,讲解疾病防治、康复保健等知识。
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在门诊、病房等场所设置健康咨询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组织病友交流会:鼓励病情相似的患者进行交流,分享治疗经验和康复心得。
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宣传折页、健康处方等文字资料,向患者及家属传播健康知识。
利用医院的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电视、网络等多媒体设备,播放健康教育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料,增强健康教育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对需要掌握一定技能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测量、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等,医护人员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让患者能够正确操作。
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及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方式,评估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健康教育效果。